最近剛換新工作有點忙碌,所以只寫一些沒內容的日記,不過新工作的內容算是滿有趣的,下個月整理一下應該可以再混個一篇。
  今天主要想寫的是一個最近我觀察到的現象,嚴格來講這現象持續很久了,只是最近越來越嚴重,這個問題就是台灣的用語漸漸大陸化,一直以來我對統獨問題就是敬而遠之,我自己能做到的就是書寫只用繁體,雖然筆劃很多很麻煩,但是我認為這是區別的一個關鍵,因此,我既不書寫簡體字也討厭別人寫簡體字,記得我研究所當助教的時候,改實驗記錄本只要看到簡體字都會圈起來當錯字,另外我也不愛看簡體的翻譯書,不得不承認我對簡體字的閱讀有很大的障礙,不過也無所謂,至少以目前來說我要的資料中文沒有,英文也都找的到,至於我觀察到的現象主要還是新聞報導的關係,隨便舉點例子我想大家就會有感覺,例如影片講視頻、網際網路講互聯網、水準說成是水平、軟體稱軟件等等,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太敏感,只不過是一些之微末節的事情,但是我必須說這件事情非常嚴重,這不僅僅是統獨問題,更可能會造成台灣自成一格的文化失去特色,站在我立場而言,這些大陸的用語不是不能用,而是要看場合,例如你如果是和大陸朋友交談,為了省去一些誤解當然就可以用一些他們比較了解的用詞,但是如果你真把台灣文化當成一回事,我認為應該先跟他講台灣的習慣用詞,再進一步的解釋這用詞是等同於他們的哪種習慣用詞,這樣感覺就很有文化交流,但是,如果是在大眾媒體上,我就覺得所有的用字遣詞都必須是以台灣習慣的用法作為出發點,尤其是新聞,每次看到新聞再講”互聯網”什麼的我就是莫名的火,台灣的用法是”網際網路”,以我們立場了解”互聯網”的詞意是有必要的,但是絕對不是這樣的直接在媒體大眾就使用,這種文字、文化上的統一,絕對比什麼外交、軍事來的有用,當大家都沒感覺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的時候,這件事情就變得非常嚴重。發完牢騷了,不過好像也不能改變什麼…
  感覺今天的議題有點太過嚴肅,因此同場加映我新買皮夾的不專業開箱文,這次買的皮夾是很多鄉民都推薦的小金牛

外包裝的質感不錯

內裝也保護得很好

右下的小logo…感覺比較像大象

現在皮夾還要付證書就對了,我英文也不太好,意思我猜大概就是我買的是正版的

內裝應該是標配,還有個小零錢袋

整體來說是個不錯的皮夾,應該能陪伴我好一陣子。


臨時想起,再加映一場就是我的大學室友本固這個月底要去美國深造了,附上餞行的照片,

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出國晃晃。

宿主(The Host)

  說好今年的一個月一篇看來已經失敗了,不過就算輸也是有輸多和輸少的差別,因此趁著端午連續假期來好好補一下進度,雖然有很多題材可以寫,但是有些事情可能還是要等我思緒整理好再來寫,這次要分享的是一篇閱讀心得,在這邊就不得不提一下,我看書的速度實在是有夠慢,一本600多頁的小說,原本以為應該一個星期左右就能看完書,結果居然花了我看兩個月,看來我閱讀的技巧還是要再多練練。
  本人極度討厭看看書,因此這本書非常有可能是我這輩子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說<宿主>,作者是史蒂芬妮梅爾(Stephenie Meyer),說實在這種科幻小說要寫出一篇心得還真是不容易,畢竟哥最擅長的還是批判性的文章,但是科幻小說本身就是一個不合理假設的開頭,因此如果要再繼續鑽牛角尖,去針砭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物,那才是真的找罪受,但是我又不想只寫一些描述性的文章,如果真的想要知道內容,我想還是自己去看也比我轉述來的好多了,不過畢竟是閱讀心得,不免孰還是要來個前情提要,後半段再來剖析一下我覺得這本書想傳達的核心價值。
 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在描寫外星生物<靈魂>入侵地球的故事,由於靈魂本身並沒有行動能力,因此必須寄生在人體內,才能擁有一些感知和行動能力,依照書上的定義,靈魂這種外星生物可以寄生的個體非常多,例如:花、草、蜘蛛、蝙蝠等等,而每一個寄宿的個體死亡,也代表著靈魂的一個生命輪迴,由於靈魂並沒有真正的死去,因此能保留一些前世所遺留下來的記憶,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喝孟婆湯拉,靈魂在定義上是個非常善良的種族,而對於靈魂來說人類則是非常的暴力、邪惡種族,而這個故事就在這個超詭異的假設下展開,而這本書我想之所以要命名為宿主而不是寄生蟲,我想還是以人為本位思考訂出來的書名,說實在當我看到寄生這個字眼時我就沒什麼好感,就我所知寄生是一個極度負面的意思,而在科學上的定義寄生是指一種生物生長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,並利用宿主的養分得以完成生命的循環,但我看完這本書之後,我覺得定義上應該用比較不負面的字眼,例如互利共生或片利共生可能更為適合,不過這和這本書沒什麼太大關係就是了,再來談一下靈魂是要怎麼寄生在人類的身上,根據書上的描述,靈魂是由人體的頸椎處崁入,而靈魂必須藉由其觸手去控制整個人的軀幹,同時也必須去繼承人類活著時候所擁的經驗、意志,因此一個靈魂剛寄生到人類的體內時,必須先經過一小段的適應期,才能有機會完全得到的宿主,而故事的切入點就在於這個適應的過程,由於故事開始描述的時間點已經是人類戰敗之時,而大部分的人類也都已經成為靈魂的宿主,因此,在很多時候這些靈魂為了尋找剩下的”生還者”,就必須透過靈魂在繼承人類意志時,所留下的蛛絲馬跡來協助,但是在靈魂繼承的同時也會因為宿主(人類)本生的意志的強弱,來阻饒靈魂並且試圖去保護自己覺得重要的人,基本上來說靈魂在寄生完全後,雖是繼承了人類的記憶,但是最終還是會由靈魂完整控制整個人體,不過總是有個例外不然故事什麼開始。終於要介紹到主角了,人類主角梅蘭妮、靈魂主角漫遊者,這個組合就是上述所提到的例外,不過我不太想去描述這兩者之間的互動,想知道的請去看看書吧。
  最後談談這本書的作者可能試圖傳遞的理念,文中作者將靈魂描述為一個擁有極度完美的特質,包含善良、愛好和平和厭惡暴力等等特質,因此靈魂非常討厭人類這種生物,但是藉由梅蘭妮和漫遊者之間的互動,可以發現作者不斷想要強調人類除了基本感官之外,就是”愛”這東西最神奇,人類可以因為愛不顧一切的去犧牲奉獻,也可以因為了愛不顧一切的去傷害他人,甚至可以藉由愛去感化靈魂,並讓靈魂也擁有愛,而當靈魂擁有愛之後,沒想到居然也可做出違背原本規範的事物,往好處想,愛讓人無所不能,但往另一方面想,愛也太恐怖也太危險,曾經有人說過,因為有愛,讓我們和死去的人依然保有連結,也有人說,如果時間是第四個維度,那愛可能就是那第五個維度,總之因為有愛才讓人類與眾不同。
  後記,雖然我沒看過什麼科幻小說,不過這個故事的鋪陳手法,在我看完1/3左右的時候就大概猜到結局了…因此這爛尾完全沒有讓我有驚喜的感覺,不過如果不要太理性的去看這個小說,也算是一個不錯打發時間的東西。

  最近有點黔驢技窮,所以開個嘴砲專題來湊湊文章數,主要也是最近各種社會事件讓我有感而發,在我二十多年人生中我一直覺得除了學理上的精進之外,更重要的是人生哲理的探討,透過不斷的了解自我,透視事物的本質,才能讓自己更加提升。最近的台灣很不平靜,除了這幾天的隨機傷人事件、廢死議題的討論、甘比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還有靜潔小姐的宗教事件 ,都讓我再一次思考,不論是以當事人的立場、第三者的立場來做省思,或許,我還年輕很多事理也還不了解透徹,但是,藉由現在的文字紀錄,希望也能帶給我老年後不一樣的看法。
  這幾天的隨機傷人事件頻傳,因此,廢死的議題又吵得沸沸揚揚,我也常在想當有兩條道路,一條是通往有死刑的自由民主道路,和另一條是通往沒有死刑的自由民主道路,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?什麼是自由民主世界裡不可缺乏元素?寫到這我就想起之前看侯孝賢專訪提到的一句話「有了限制,就自由了。」,一個自由民主的世界裡可以沒有死刑嗎?我想答案是肯定的,那反過來說一個自由民主世界裡有死刑是不能接受的?我個人認為死刑之有無和通往自由民主之道路並無衝突,因為這絕對不是構成自由民主不可缺乏的因素之一,寫到這裡我又想起當兵時連長說過的話「大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」,即便有死刑,只要你我不觸法、犯法,那死刑存在與否,又有什麼值得去爭執呢?在一個人民心智尚未健全的民主世代,有著法治的約束或許才真正的自由。
  再來說到外交話題,從小學校歷史公民課就教育我,邦交國是很重要的,台灣因為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,因此要維持邦交國的數量並不容易,但是,最近我在想台灣就算沒有邦交國,對我們真正的影響是什麼?以前的說法是,因為有了邦交國所以間接證明了中華民國的存在,但是這個存在的概念是對誰而言?是指國際上,還是關上門來自爽?這些邦交國如果以交友來形容,也都只是酒肉朋友類,我著實不懂這些邦交國能帶來的影響力,至少我現在還不明白,希望再過一陣子我能回答這個問題。
  最後是宗教事件,應該說是邪教事件,說台灣是個先進的國家那也只是在科技方面,在思想上台灣人還是相對保守,會這樣說的原因是,我們從小教育除了知識外,從來沒有去探討過人生存在的價值與意義,因此,當成年之後一有機會接觸到類似的心靈課程,就會很有滿足感,也因此會漸漸被控制,說得直白的就是被洗腦,記得以前也鬧過一陣子的中台禪寺,許多大專青年參加暑期佛學營後,就出家了!?而且這些人多半是一般人眼中的社會菁英(台、清、交),印象中這些人的父母是堅決反對,但是中台禪寺卻堅持要引渡這些人,這個事件在當時也驚動了檢察官偵辦,但是在責怪這些宗教團體的同時,我想更該探討的是,為什麼年輕人這麼容易在陌生人的三言兩語下,就可以改變他一輩子生存的目標,也或許是,這些被感化的人從來沒有過生活目標,尤其最近的台灣的宗教人士,已經不在像是以前的星雲法師、聖嚴法師那樣,真正的了解並且身體力行去弘揚佛家思想,多的是那種嘴上念幾句經詩,就認為自己已經參透佛法,藉著別人的愛心來為自己鍍金,種種的行為都只讓我看到更醜陋的人性。
  扯遠了,總之要不讓自己被洗腦,就要時時思考,寧可先去批判,批判後再去接受,也一定比照單全收獲得的更多,在我看來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個思想家、哲學家,多去思考這些似是而非的事物,看透事物的本質,才能讓自己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。

隨手筆記

這幾個月我在公司的角色有了點改變,就是從後台開發被調去遊戲伺服器開發,在後台我是使用C#,而在遊戲伺服器則是使用Python,先聲明我完全沒寫過Python,不過上頭好像覺得我學什麼都很快,所以就調我過去支援,而兩邊開發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會使用MongoDB,而在C#開發的時候使用MongoDB似乎就沒有哪麼直覺,畢竟C#是強型別語言,而MongoDB又是支援Document type的NoSQL,因此每此在處理上就會有些不順手,不過這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在C#上使用MongoDB的習慣,好像也被我帶進Python…
這個話題就要從我review game server的程式碼開始說起,不過太長了我想還是直接講重點,就是我認為我們的code對schema的管控太鬆散,往往都是哪邊需要資料就直接在dict()內加一個key,這樣開發也沒有不好,不過個人是覺得當專案越來越大的時候,這樣的寫法可能就增加人為錯誤的發生,因此就讓我懷念起在C#開發時候對MongoDB schema的管理方式,一般而言,為了能夠讓資料讀回來放進List()內,都會先去宣告一個Class,再藉由這個Class為基礎去解析資料格式,因此所有的資料都依循宣告的資料型態以供使用,好處是,至少不會有人在某個地方偷塞一個key,你卻不知道,而這樣類似的寫法在nodejs也有提供,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提高Python對MongoDB Schema的管控,於是才有下面的程式碼,不過寫完後個人覺得完全沒屁用,唯一有用處的大概就是我知道怎麼使用 __iter__() ,next()的功能,因此還是紀錄一下這段沒有功用程式碼,
先示範一下一般新增一筆資料到MongoDB的最陽春寫法: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continue_period = 36000
current_time = int(time.time())

test_objectA =
{
    "id": str(current_time),
    "name": "diinben",
    "begin_time_ts": current_time,
    "end_time_ts": current_time + continue_period,
    "test_objectB":{
        "num1": 50,
        "num2": 100
    }
}

conn = pymongo.MongoClient(host='localhost', port=27017)
db = conn['TestDB']
col = db['TestObjectA']
ret = col.insert(test_objectA)
print 'done: %s' % ret

大概類似這樣,直接產生一個dict(),然後把要key-value直接放進去,然後就新增,其實沒什麼太大問題,但是感覺上對於schema的管理就很鬆散,這樣的狀況下如果有人偷加key-value是很難用肉眼看出來的,因此我希望能改良成更有組織的程式碼,如下

class MongoDBObject(JSONEncoder):
    def default(self, o):
        if isinstance(o, MongoDBObject):
            return o.__dict__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raise TypeError(type(o) + " is not MongoDBObject")

    def __iter__(self):
        self.is_iter = True
        return self

    def next(self):
        if not self.is_iter :
            raise StopIteration
        self.is_iter = False
        docs = self.__dict__
        ret_dict = dict()
        for key in docs:
            if isinstance(docs[key], MongoDBObject):
                ret_dict[key] = docs[key].__dict__
    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    ret_dict[key] = docs[key]
        return ret_dict

class TestObjectA(MongoDBObject):
    def __init__(self):
        pass

class  TestObjectB(MongoDBObject):
    def __init__(self):
        pass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    continue_period = 36000
    current_time = int(time.time())

    test_objectA = TestObjectA()
    
    test_objectA.id = str(current_time)
    test_objectA.name = "diinben"
    test_objectA.begin_time_ts = current_time
    test_objectA.end_time_ts = current_time + continue_period

    test_objectB = TestObjectB()
    test_objectB.num1 = 50
    test_objectB.num2 = 100
    test_objectA.test_objectB = test_objectB

    conn = pymongo.MongoClient(host='localhost', port=27017)
    db = conn['TestDB']
    col = db['TestObjectA']
    ret = col.insert(test_objectA)
    print 'done: %s' % ret
    

由於這邊我並沒有在TestObjectA和TestObjectB兩個Class內先定義參數,但是雛型可以看的出來,是可做的到類似C#的概念,不過就像我說的,這段程式碼沒什麼屁用,繞了一大圈寫了一堆程式碼,感覺好像也沒有直接使用dict()來的方便快速。

2015 To 2016

  2015年算是哥真的邁入社會的一年,這一年來感覺我也沒什麼太大長進(除了上了幾個Coursera的課程和一些MongoDB的課程外,根本完全沒進步…),不過回顧2015也是有不少事情值得紀錄,但是最值得記錄的下來的就是我吃了

     刺身!

     生魚片!!

     SASIMI!!!

認識我的人都知道,哥是不吃魚的,不過高中好友結婚請客,不吃又不給面子,只好硬著頭皮嗑,不過味道和我想像中有點差距,算不上是喜歡,不過尚可接受,但是以後如果要請我吃東西,還是別選海鮮…。
再來就是哥網誌的開張,個人自認為文筆算是不錯,因此寫網誌不算是要訓練我的文筆,單純的只是覺得有個部落格很酷,所以就開始寫囉,不過要寫網誌確實能再一次整理自己的思緒,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記錄自己的還是屁孩的想法,哥不希望自己成為我小時侯討厭的那種大人。也由於部落格開張,有時候為了衝文章數,所以哥只好開始看書了,雖然量不多,不過我本來是個討厭看書的人,因此算是有滿大幅度的進步。
2015最後一天哥和我的好兄弟峰哥以及大學學弟妹們一起度過,

只能說在誇年夜提高低銷的店,和那些不肖商人發災難財的品性一樣惡劣!!!但是徒個開心也就不和店家計較,

似乎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,就是哥他媽的帶了牙套,一個快把我搞爆的小東西,很多人都覺得我戴牙套是為了變帥,但是我自己卻是覺得這件事只是附加的,主要還是健康因素,醫學報導指出蛀牙和心血管疾病有正相關性,據說是口腔中的細菌使有機會移動至心臟,而細菌再經由噬菌細胞處理後所產生的屍體,如果沒有代謝完全,就會有類似鈣化的現象,進一步使得血管缺乏彈性引發心室肥大、心臟病等症狀,因此矯正牙齒能夠使的口腔清潔更加完全,除了降低蛀牙的發生機率也比較不會有口臭,而外觀的改變只能說是痛苦後帶來的小福利,現在想想矯正牙齒這個投資算是挺划算的。

總言之,2015算是哥人生劇烈變化的一年,雖然過程沒有想像的多采多姿,但也是有不少收穫,因此展望明年,我也為自己訂下了一些小目標:
1. 拓展生活圈
哥這輩子除了同學之外似乎沒有認識什麼其他的人,上班後會連絡的又更少了,因此希望在新的一年,哥能夠和10個不認識的陌生交談,相信除了拓展生活圈之外,也會有不少收穫。
2. 學習投資理財
經過一年的職場洗禮,我已經確定領薪水的工作絕對不夠我用,因此學著如投資,將會是接下來這個年度的首要目標,如果各位有推薦的標的或是心得也可以和我多多分享。
3. 持續養成閱讀習慣
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真的很難,我沒再做正事的時間可能有7成以上都在玩英雄聯盟,不過為了寫部落格,相信硬擠也是會看幾本的。
4. 養成寫部落個的習慣
哥可能無法每天都寫一篇文章,但是希望至少每個月一篇,幫助自己成為”真”男人。

最後附上哥在2016的第一天就和高中同學們進行的鯡魚罐頭挑戰大賽的影片